法律咨询热线
188-1886-1521      186-6489-6855

律师介绍
您现在的位置是:一天易法网>以案说法 > 刑事

佯称代收礼金是民间借贷还是刑事诈骗?

来源:一天易法网  作者:广州刑事律师  时间:2015-08-14

分享到:

\

     【案情】
  2012年6月,王某结识肖某,肖某称可以帮助王某介绍对象, 于是不久二人便前往云南某县,期间食宿费用均由王某负担。到达 某县后,肖某便找到一女子给王某认识,声称先给2万元礼金才愿 意嫁给王某,在未了解该女子家境等情况下,王某便草率地让家人 把2万元钱打到肖某的银行卡上,该女子跟王某回到王某老家。两 天后,王某提出去打结婚证,该女子借口外出,就再没有回来。后 来,王某找到肖某,肖某给王某出具了一张2万元的收条,证明他 代为收取了2万元的礼金,并承诺在两个月内再次为王某介绍对象 ,否则就退还礼金。但几个月后,肖某一直没有与王某联系,也未 退还代收的礼金,更别说介绍对象了,王某四处寻找,也未见踪迹 。
  【分歧】
  对于肖某代收礼金未退还的行为,如何定性,A、B发表了不同 的看法。
  A认为,应当属于民间借贷,作为民事案件立案。本案中,王 某将2万元的礼金汇入肖某的账户,而肖某承诺如果不能再次介绍 对象就退还礼金,并且向王某出具了收条。因此,这属于双方当事 人之间的债权债务行为,应认定未民间借贷纠纷。
  B认为,本案不应立民事案件,构成刑事诈骗。肖某认识王某 后,知其想要成家,便用欺骗、捏造事实等方式,将王某骗至云南 ,以介绍当地年轻女性为由,骗取王某的礼金。王某则因为听信其 言,自愿交出2万元礼金,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分析】
   那么,肖某的行为是属于民间借贷呢?还是构成刑事诈骗呢?
  本律师同意第二种观点。
  第一,我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产的行 为。本案中,肖某即为王某介绍云南当地女子,在该女子出走后, 肖某有义务带着王某去劝回该女子,如若劝解不成,则应该退还礼 金。但是肖某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假装再次介绍,实际却逃之夭夭 。因此,很容易辨别肖某先前给王某介绍对象的行为实际上是运用 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由此也可以推断出肖某具有 “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符合诈骗罪的各个犯罪构成要件。
  第二,“收条”可以是收到依约定或其他法律事实自己有权收 取的东西,甚至可以是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收条”本身并 不表明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债的关系,如要确定当事人之间是否存 在债权债务关系,有待于法院对“收条”形成过程与原因进行进一 步审查。因此,本案中,肖某向王某出具“收条”不能证明他们构 成债权债务关系,而其形成“收条”的过程其实只是肖某对王某行 骗的一种托词,目的是为了“隐瞒”行骗的“真相”。
  综上所述,本案中肖某代收礼金的行为不是“代收”,而是想 要“非法”据为己有,故该案应当定刑事诈骗罪为宜。

 

    本文由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 陈一天律师团队整理编辑,所有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等公开渠道,如您认为本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陈一天律师电话18818861521 微信账号:Lawye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