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的探讨,最近有两件事值得关注——
第一件事是:2018年8月29日,对于中国电竞来说是一个非凡的时刻,在这一天,雅加达亚运会英雄联盟表演赛中国团队以3比1的比分战胜了韩国队,在电子竞技第一次进入亚运会的重要时刻里,为中国赢下了这枚宝贵的金牌。
“谁说玩游戏不能为国争光?”一时间,不少游戏爱好者,甚至是未成年人游戏爱好者,将中国队夺得的这枚金牌作为自己玩游戏的“正当理由”。
第二件事是:8月30日,江苏海门一13岁少年坠楼身亡。据警方调查,孩子坠楼前一直在打“吃鸡”游戏。据报道,孩子的家长认为儿子死因与沉迷游戏直接相关,称要告到游戏公司破产。
此事一出,网络上又引发大范围的探讨。对于未成年人玩游戏,究竟是该“堵”还是该“疏”呢?
部分南京家长将玩游戏作为“奖励措施”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往往难以抵挡网络游戏的诱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沉迷游戏,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无论是对视力的损害,还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近年来,广受关注的青少年沉迷网游的悲剧事件屡有发生。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于2018年8月30日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针对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的问题,紫金山记者在多个南京家长群中随机做了调查。大部分南京家长的态度是:偶尔玩可以,影响学习不行。
儿子读初一的周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儿子小升初前夕,成绩一直不错,可是有段时间发现他成绩下滑,还经常萎靡不振,一天夜里偶尔发现儿子躲在被窝里用手机玩《王者荣耀》。“我没有直接收掉他的手机,而是和他好好谈心。好在儿子也比较懂事,自己下决心戒掉游戏,后来小升初也上到了自己满意的学校。”
儿子在鼓楼某小学读四年级的顾女士告诉记者,她在玩游戏的处理上,是和儿子“约法三章”,比如:“平时绝对不能玩,周末可以玩一小时。考试拿100分,可以奖励多玩半小时,到点就收手机。”顾女士说,这个“奖励措施”效果不错,儿子为了争取那半个小时的“福利”,每到考试都憋着一股劲复习。
业内专家:建议以人脸识别程序来约束
9月5日,紫金山记者参加了有问平台组织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网游企业该如何履责?》线上论坛,并在线上采访了相关专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学者、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陈一天认为,目前的网络游戏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实名制验证、游戏时间限制、收益限制等措施,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无法排除通过借用验证资格进行登陆、更换账号进行登录等行为,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他建议:“可以在游戏中引入年龄判断的面部识别技术,通过登陆验证,及每个游戏关卡或者特定时长重复验证来实现对未成年玩家的识别与限制。”
但陈一天同时也表示,对于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没必要一棒子打死。“如果能够正视游戏所带来的体验,不仅对于刺激大脑发育,提升游戏中体验的社会认知,对于未成年人在极短的时间内体验人生的意义,也是有重要的帮助的。游戏对于舒缓压力,转移关注,都有重要的效果。而且,大多数的游戏都是基于人生的压缩,通过体验历练、养成、积累来实现更高远的目标,甚至实现不可能的目标,都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政博士认为,目前网游行业急需参照国外的相关经验指定严格的监管制度和分级分类制度,不能因为考虑经济因素而放松监管。“其实网游开发者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不亚于很多职业的课程教材专家,如果能结合网游开发相关的学习APP,相信也会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由紫金山记者陈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